孔融讓梨,另一個版本之“孔融讓離”
《我想網(wǎng)》發(fā)現(xiàn),原來孔融讓梨,有兩個版本,一個是《孔融讓梨的故事》,另一個版本是孔融讓梨之“孔融讓離”,說是孔融小時候,父母在吵架,孔融大吼一聲,說:能過就過,不能過就離!這就是著名的孔融讓離的故事!
《孔融讓梨》原故事
《孔融讓梨》,將的是一個叫孔融的孩子,他很聰明,也很懂事,更重要的是,他有一種非常難得的品質(zhì),就是分享。 東漢魯國,有個名叫孔融的孩子,十分聰明,也非常懂事。孔融還有五個哥哥,一個小弟弟,兄弟七人相處得十分融洽。
有一天,孔融的媽媽買來許多梨,一盤梨子放在桌子上,哥哥們讓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。 孔融看了看盤子中的'梨,發(fā)現(xiàn)梨子有大有小。他不挑好的,不揀大的,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,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。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為,心里很高興,心想:別看這孩子剛剛四歲,卻懂得應(yīng)該把好的東西留給別人的道理呢。于是他故意問孔融:“盤子里這么多的梨,又讓你先拿,你為什么不拿大的,只拿一個最小的呢?”
孔融回答說:“我年紀(jì)小,應(yīng)該拿個最小的,大的應(yīng)該留給哥哥吃。” 爸爸接著問道:“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?照你這么說,他應(yīng)該拿最小的一個才對呀?” 孔融說:“我比弟弟大,我是哥哥,我應(yīng)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。” 爸爸聽他這么說,哈哈大笑道:“好孩子,好孩子,你真是一個好孩子,以后一定會很有出息。”
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一個道德教育故事,這個故事告訴人們,凡事應(yīng)該遵守公序良俗。這些都是年幼時就應(yīng)該知道的道德常識。是中國古代東漢末文學(xué)家孔融的真實(shí)故事,教育人們凡事應(yīng)該遵守公序良俗。《三字經(jīng)》中“融四歲,能讓梨”即出于此。